让文艺作品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来自民革文化艺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座谈会的心声
11月末的北京寒风萧瑟、落叶纷飞。一间不足30平的民革党员之家小会议室里暖意洋洋、能量满满。民革中央领导与15位来自文化艺术领域的民革党员代表正促膝交谈,共话助力文化强国事业。
“在座的有的是刚刚步入民革大家庭的新党员,有的已经是26年党龄的老党员,希望你们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坚持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11月25日,民革高层次人才(文化艺术领域)座谈会在民革党员之家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勉励前来参会的党员。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培根铸魂、守正创新是我们艺术工作者的职责与追求,这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时所需要思考的。”
“要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气息、人民情怀和民族特点的优秀作品,让文艺作品成为连接人心,传递正能量的桥梁。”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我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国家的文化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
座谈会上,民革党员代表们畅谈着自己对文化艺术的领悟,以及作为新时代新征程民革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时代的风貌。古今中外,也只有那些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的文艺作品,才能成为传世之作。
“世界上只有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绵延不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文化,提供了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持。”民革中央画院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美术师、硕士生导师王赫赫道出了文艺作品背后的历史逻辑。
王赫赫认为,纵观历史往昔,举凡大家总是怀有家国情怀,并对时代作出了回应,大艺术家的一笔一墨皆是自身修为修养思想的体现,也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折射。
“《我的祖国》一直是我最爱的作品,可能是很小就在海外留学的原因,每次听到这首作品都会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注入身体,让我热血沸腾。”民革中央委员、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驻团钢琴家、一级演员吴牧野二次创作的《我的祖国》钢琴曲响彻祖国的大江南北。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演奏时我的眼前好像放电影。”说到此处,吴牧野闭上眼睛,仿佛神思已置身于黑白键的旋律中缓缓流淌。吴牧野说,音乐是一种精神的感召,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演奏把观众带入到画面中,让大家感受美丽的祖国。
“世界舞台上出现了不少有影响力的中国钢琴家,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众多艺术家、音乐人协力同心,一起努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中国音乐引起世界的共鸣,促进人类情感的交流。”吴牧野说。
民革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导演委员会副会长刘江表示,高质量的文艺作品要兼善天下,传播健康有营养的价值观。文艺工作者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要把对艺术的追求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去,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描绘新时代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我想,这是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好的选择。”他说。
“文化创新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是文化自信的时代展现。”民革党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奥林匹克博览会艺术顾问刘恒甫认为,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与时俱进,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科学转化与创新发展。
“每个创作者都应当体现其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担当,近年来,我的作品关注两岸和平统一,希望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贡献智慧和力量。”民革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何沐阳说。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需要文艺,文艺也需要人民。世间冷暖、爱恨情仇,冲突与挣扎、思想与意志,都需要一部小说、一首诗、一幅画、一张照片、一曲音乐、一部剧作来展现或演绎。而精湛的艺术,也同样需要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
近些年,民革党员,中国煤矿文工团说唱团副团长、一级演员应宁一直积极致力于为中国台湾地区青少年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两岸青少年艺术交流与传承作出了不懈努力。
“在2016年到2019年这4年间,我每年至少有一个月的时间在台湾教相声,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城市到乡间,从社区到山区,每年都会有约2万名学生听过我的相声。”应宁是一名相声演员,从2011年起,他已22次赴台,是中国相声界赴台湾次数最多的演员。几天后他将再次启程,前往台湾作艺术交流。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与台湾青少年交流的经历,让应宁深感艺术的深厚魅力,同时他也为台湾青年创作了不少相声作品。例如:《台湾地名谜语》《我爱台湾》《魅力北京中轴线》《单弦台湾小吃》等。
“在我看来,文艺工作者是民族人文精神的继承者与传播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支撑力量,是我们灵魂的风景,也是我们内在精神的描述。”民革党员,中央民族乐团声乐演员、一级演员谭维维分享了她的音乐团队一次次采风、不断作出新尝试的创作经历。
谭维维表示,民族民间音乐蕴含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情感记忆,用流行音乐做表达,传统音乐元素做根基,将这些民族音乐瑰宝,用最朴实的方式传播到每一个人的耳中,不仅仅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一次现代与历史的对话,进而促进东方与西方的交流。
“作品是时代的镜子,是人民心声的回响。”民革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师鹏认为,作为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创作灵感和营养。同时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让观众在欣赏作品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对此,民革党员、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女高音陈小朵也深有同感,她认为,艺术家最大的使命是持续地创作、不断地观察和提升认知,这一切都来自于扎根人民而得出的真诚诠释,这也是文艺工作者毕生所追求的力量源泉。
民革党员,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邹峰表示,将继续践行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聚焦新时代创造出具有鲜明民革特色的精品力作。
“何香凝、柳亚子、周怀民、黄苗子、张伯驹等民革前辈在文艺界颇有声誉,同时也投身民革事业,见证了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座谈会上,郑建邦细数着民革文艺工作者令人敬仰的工作事迹,并对大家提出了殷切期望,“民革的文艺工作者是中国的文艺工作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文艺工作者,不仅要有精湛的艺术技艺,还要有坚定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郑主席在讲话中提到的民革文艺工作者前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会前,民革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演员黄渤和其他前来参会的文艺界民革党员一同进行了参观学习。“这些民革党史,有一些是我们熟知的历史故事,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我深入学习。”
加入民革后,身份的变化,让黄渤感受到身负的责任和使命不同以往。他表示,将通过民革党史学习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在思想上、精神上和工作实践中继续扎根人民,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作。
民革中央委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温州大学网络文创研究院院长蒋胜男是一名网络作家。她创作的《芈月传》《燕云台》等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她的履职建言之路也同样十分精彩。
近年来,蒋胜男撰写的《关于加强外卖食品安全卫生监管的建议》《关于推进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议》《关于改善产假、陪产假及育儿假规定的建议》等在全国两会期间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并促进了相关领域政策的推动落地。
“我本是一个网络时代的作家,平时就是坐在家里创作。身份的变化,让我走了出去。到人民群众当中去进行深入调研,这是一个学习和提升的过程。”蒋胜男于2023年荣获民革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她坦言,参政履职的过程,也让她的文学创作更具广度与深度,也实现了对社会关照面的扩展。
“根据某平台的购票后台数据显示,电影行业的观众已实现新的迭代。新晋导演的作品取得了很好的票房业绩。”座谈会上,民革党员、北京百纳千成影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东方美之(北京)影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常春(笔名:讲武生)介绍了基于影视行业市场新动向。易常春表示,建议民革未来吸收一批年轻文艺工作者,更好了解新时代新文化动向和趋势,助力民革文化事业与时俱进,迈向新台阶。
《新水浒传》中饰演武松、电视剧《琅琊榜》中饰演大将军蒙挚、《繁花》中饰演陶陶……民革党员、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演员剧团演员、上海电影家协会理事陈洁(艺名陈龙)通过细腻的表演,将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深受观众喜爱。近年来,他还参加了环保纪实节目《一路前行》《同一片蓝天下》等社会公益节目。成为民革党员以来,他向民革上海市委会提交了多篇社情民意信息。
座谈会上,陈洁讲述自己的履职心得,他表示:“加入民革的那一刻起我就告诉自己,多一个身份就意味着多一份责任。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要更加努力履行好作为一名民革党员的职责。”
“民革汇聚了各界的优秀人才,都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展现担当作为。”民革党员、中国广播说唱团相声演员白凯南表示,加入民革以来,深切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和力量,也更加坚定了为人民为国家服务的决心。他将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为国家的文化繁荣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第九届“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颁奖活动举办
民革中央召开文化艺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座谈会 郑建邦、何报翔出席